pp电子·(中国)平台

PP电子官网行业动态 公益传播如何走出“自嗨”的泥潭?
发布时间:2024-12-28
 年终岁末,又到了公益机构发年报的高峰期。这是公益机构提升影响力、吸引捐赠的好机会,本应展现表达对支持者的热切关注与诚挚感谢。在现实中,却常常能看到一些公益机构陷入“自嗨”的泥潭,无法自拔。这些机构费尽心思地写文章、拍视频、举办各种活动,却往往收效甚微,甚至让人反感。这已经成为一个普遍且亟待解决的问题。  在公益的舞台上,有些机构热衷于自说自话,成了“独角戏”的高手。它们陶醉于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

  年终岁末,又到了公益机构发年报的高峰期。这是公益机构提升影响力、吸引捐赠的好机会,本应展现表达对支持者的热切关注与诚挚感谢。在现实中,却常常能看到一些公益机构陷入“自嗨”的泥潭,无法自拔。这些机构费尽心思地写文章、拍视频、举办各种活动,却往往收效甚微,甚至让人反感。这已经成为一个普遍且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
  在公益的舞台上,有些机构热衷于自说自话,成了“独角戏”的高手。它们陶醉于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,一本正经地讲道理,却忘了没有人喜欢被“教育”。对于普通人来说,那些宏大叙事,可能根本无感。

  一些机构在社交媒体上频繁发布动态,但内容千篇一律,缺乏创新和深度。它们似乎认为,只要发得够多,就能引起公众的关注。然而,现实却是残酷的。这些毫无新意的内容很快就被淹没在信息海洋中,逐渐消散。

  还有些机构则喜欢搞一些高大上的发布会、研讨会和庆典。这些活动过程冗长,虽然场面壮观,但往往缺乏实质性的内容。公众在这些活动中看到的只是一场场华丽的表演,感受不到公益的温度和力量。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传播,只追求表面的热闹和轰动,忽视了与受众保持联系,传递有价值的信息。长此以往,无疑是在“自嗨”的道路上越走越远。

  公益机构为什么会陷入“自嗨”的泥潭?背后的成因主要是其以自我为中心,忽视了利益相关方的诉求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:

  一、缺乏目标受众意识。有些公益机构在制定传播策略时,往往只考虑自己的意愿,而忽视了目标受众的特点和需求。它们没有深入了解受众的兴趣、习惯和关注点,导致传播内容无法引起受众的共鸣和关注。

  二、缺乏互动和反馈机制。传播不仅仅是信息的单向传递,更需要与受众进行双向交流。然而,有的机构在传播过程中忽视了这一点,缺乏与受众的互动和反馈机制。受众感到自己只是被动的接受者,而无法参与到行动之中。这会降低受众对公益机构的认同感和归属感,影响他们的捐款意愿和行动。

  三、缺乏创新和持续性。影响力塑造是个聚沙成塔的过程,长期主义是非常重要的因素。然而,有些机构急于求成,希望通过某个爆款活动或一篇10万+爆文,一支流量视频来获得人们的关注与捐赠。它们会不加选择地“蹭热点”或者玩梗炫技。殊不知,这恰恰是缺乏耐心地表现。当你不是事件的主角,就不要期望聚光灯地追随。一味地追逐流量会让受众感到厌倦和疲惫,失去对机构的兴趣和信任。

  “自嗨”式的传播,阻碍了公益机构与目标受众建立有效的联系。它像一堵无形的墙PP电子官网,让机构的声音无法被公众听到,项目的价值无法被公众了解,对公益机构筹款也产生了不小的冲击。

  错失筹款机会PP电子官网。由于“自嗨”式的传播缺乏精准定位,导致公益机构的筹款渠道受到限制,筹款的信息很难触达有捐赠意愿的群体,错过了与潜在捐赠者建立联系的机会。另一方面,即使机构能够与潜在捐赠者建立联系,pp电子app下载也可能因为内容难以理解,无法与捐赠人达成共识,导致捐赠请求被拒绝。

  降低受众信任度和捐款意愿。公益机构“自嗨”式的传播,往往会让受众感到机构并不在乎自己的需求和感受,降低对机构的信任度。这会直接影响受众的捐款意愿和行动。捐款是一种基于信任和认同的行为,如果受众对机构缺乏信任,他们就不会捐款给这个机构。

  缺少坚定的支持者。长期“自嗨”的传播,会让受众对公益机构产生负面印象,损害机构的口碑和声誉。有些捐赠人捐赠或参与活动后,就很少再受到机构的关注,项目也没有实质地反馈。捐赠者一次捐赠并不代表之后他们会优先选择同一机构。这种忽视和傲慢,会干扰机构的当前筹款活动,还将对未来的筹款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。毕竟,一个缺少口碑的机构很难获得捐赠者持续地支持。

  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人彼得·德鲁克认为,成果资源皆在外部,内部只有成本。在新媒体时代,传播呈现出去中心化、人人可参与的特点。这意味着机构需要将关注点从内部转向更有价值的支持者,在尊重传播基本规律的前提下不断创新。

  首先,深入了解受众需求,精准定位传播内容。为了避免“自嗨”现象的发生,公益机构需要深入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兴趣点,为他们量身打造个性化内容,以更加开放的姿态,与受众开展更加紧密的联系和互动。采用定量定性调研,开展捐赠人画像等方式都是常用的方法。在了解受众的基础上,建立反馈机制建设,及时回应受众的关切和诉求,提升他们的信任度和认同感。

  其次,建构多元化传播渠道,提高信息覆盖面和影响力。在选择传播渠道时,公益机构需要注重多元化和精准性。一方面,机构可以利用多种渠道进行传播,如社交媒体、传统媒体、线下活动等,以扩大信息的覆盖面和影响力;另一方面,机构需要根据受众的特点和偏好选择合适的渠道进行投放,以提高信息的指向性和触达率。

  再次,创新传播内容与形式,增强趣味性和互动性。为了避免内容的单调乏味和缺乏创意,公益机构需要注重创新传播内容,增强故事性和互动性。挖掘受众身边的真实故事、采用多样化的表现形式(如短视频、直播等),是一个不错地选择。机构也可以让受众参与到公益项目中,沉浸式地体验实施的过程,感受其中最真切的酸甜苦辣,提高他们的参与感和归属感。

  公益机构的传播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。走出“自嗨”的泥潭,需要以受众为中心,以科学有效的传播策略,开展卓有成效地行动。其中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需要进行审视和评估,甚至推倒重来。这个过程可能是漫长的,而且伴随着走出舒适区的阵痛。然而这是终结“自嗨”的唯一出路。就如同足球诗人贺炜所言,“请不要相信,胜利就像山坡上的蒲公英一样唾手可得,但是请相信,世上总有一些美好值得我们全力以赴!”(作者为北京瑞森德社会组织发展中心联合创始人/理事。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)